安博体育官网下载app

可自主研发的非标试验设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杭州滨江 拓展协同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8-18作者: 新闻中心

  用可以放大750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显微镜下的动植物标本,体验用TPU薄膜制作的蹦床,了解高低温箱、步入式高低温箱等,杭州湖畔学校的学生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自己从未了解过的仪器。在这里,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探索着包装、声学、工业设计以及力学实验室中的神奇奥秘。

  在蜂群里寻找蜂后,观察蜂巢的构成,学习与蜜蜂对话,用“蜂”言“蜂”语感受蜜蜂王国的奥秘,用蜂蜡制作护手霜……杭州市滨江区滨兰实验学校的68位小朋友来到万色蜜园金蜂研学基地,开展以“蜂”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以“蜜蜂精神”为指引沉浸式探索大自然。

  在“科技教育大联盟”实践基地——环特生物,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学生变身“小实验员”探秘斑马鱼实验室。“小小实验员”们在技术员的带领下,通过显微镜、六孔板等观察斑马鱼及实验样本,进行简单的斑马鱼实验操作体验。他们自信而又坚持的神态,俨然已有了小科学家的模样!

  从“课本学习”到“项目学习”,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开发新课程,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立区“少年工程院”,打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不断尝试将当地科技资源融入教育,开拓青少年新的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具有“高新”烙印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

  作为杭州市域发展新格局中的核心引擎,滨江区有上市公司67家,国家高新企业近2000家,这为滨江高水平发展现代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

  聚焦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达成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是滨江教育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滨江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以专业为支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和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重构职责边界。

  2020年8月26日,本报以《杭州滨江:打造区域“家校成长共同体”》为题,报道了滨江教育以“家校成长共同体”为主要特征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为了“黏住”家长,区教育局制定了五大“开放”策略——课程开放、体育场所开放、图书开放、治理开放、心理健康服务开放,该区联合妇联等部门加强家长学校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是在家校成长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每个层面的家长都存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要将家长的成长纳入与学生、教师成长的相同维度,推动双向一同成长。”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说。

  2022年,从“家校成长共同体”到“家校社三位一体立体式协同育人”,滨江教育再次拓展出协同育人的新路径。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中心大局,滨江教育以区内丰富的科技公司资源为育人载体推出“科技教育大联盟”,向区内科技公司广发英雄帖,邀请合乎条件的公司参与,打破教育边界,全力打造“智慧同城”框架下的家校社美好融合新范式,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

  为了快速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步推动科教融合,精准发力,落实到位,区政协把推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列入年度协商履职计划,专门成立课题组,深入有关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和座谈,为实现协同育人的深度变革助力。

  “到企业不是简单参观,而是深入学习。企业不是简单提供场地,而是与学校深层次地融合,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素养培养共生链。”滨江区政协委员、长河高级中学学生处主任徐光群说。

  为了融入企业活力资源,打造更加优质的青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区教育局要求入选“科技教育大联盟”的联盟单位不仅要具有鲜明的科技特色,而且企业和企业家还要具有教育的情怀。每一家联盟单位一定要具备“一厅一品一课程”。“一厅”指要具有让学生可以参观、体验产品的展示厅等场地或者实验室,“一品”指能体现科学技术水平及品牌优势,“一课程”指该单位在学生进入体验参观时要有一名工作人员可提供课程来为学生讲解,课程要从学生角度分析企业产品的科技元素、应用场景和竞争优势。

  为了将区域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丰富的科技元素作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新型劳动素养的最佳资源,让科技公司成为“未来学校”的新型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与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区教育局还制定了《关于建立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教育大联盟”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实施办法》(简称“《办法》”)。

  《办法》提出,一是建立学生科技体验活动机制。学生入企——要求各中小学校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规划和行事历,建立领导小组,加强与联盟单位的联系,保证全校每名学生每学期有相关学习体验;企业入校——联盟单位要建立负责人制度,设计参观体验点、安排授课人员,积极为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落实进学校展示产品、进课堂讲课人员,对课程讲稿做好事先检查备案,保证课程质量;活动入评——区教育局将公布每所学校和每家联盟单位的互动情况,将中小学校“四进”活动(学生进公司参与体验、企业进学校展示科技成果、科学家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科技知识,企业科学技术人才进学校开设拓展性课程)纳入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估,将学生的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是建立科技特长学生培养机制。小课题研究——对科学技术创新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学校建立科技社团,紧密对接相关的联盟单位,聘请科学技术人才带领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发新课程——学校可以聘请科学技术人才开发新的课程,如STEAM课程、AI课程、大数据课程、区块链课程等,在了解前沿科技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小院士——成立区“少年工程院”,聘请区内优秀科学技术人才成为首席科学家,每年选拔优秀的小院士成为首席科学家的学生参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将社会资源引入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如何赋能经济发展、人才安居?如何吸纳更多的优质资源加入“科技教育大联盟”?如何开发出真正适合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如何将科技元素转化为育人资源,壮大科技型教师队伍?学校如何保证学生参与联盟课程与实践的时间?如今,“滨江实践”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