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前夕记者现场探访南京防汛监测设备—— 防汛黑科技让“治水”更智慧
发布时间: 2024-08-13作者: 行业新闻
5月1日,南京将进入汛期。防汛,除了靠传统的“脚底板”不间断巡查,更需要时刻在线的“智慧双眼”严防死守。据悉,目前我市防汛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包括有监测感知系统、网格化降雨预报系统、工程调度系统等,其中监测感知系统设置了495个雨量监测站、487处水位监测站、50个易积淹水监测点等,各类数据每5分钟就会上报一次。近日,记者跟随维护人员对这些监测设备做维护和巡查,见识到了这些“慧眼”的大作用。
进入武定门泵站,迎面就是一块硕大的电子触摸屏,上面实时显示着水位、泵站流量变化等各种数据,“这是泵站运况监视屏,泵站的水位、雨量、机泵启停等各类信息实时显示在触摸屏上,经过数据汇聚和容错性分析后再上传至市水务局信息中心。”泵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这些数据如何监测收集?在泵站前池,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超声波水位仪,“通过发射超声波和水介质反馈的超声波信号间的时间差,就会产生水位数据。”工作人员和记者说,通过超声波监测水位变化,不仅抗干扰性强,数据也很精确,每变化1厘米都会被捕捉到,而且每隔5分钟就会自动上传至市水务局信息中心。根据水位数据变化,市防办指挥调度人能对全市河道泵站开机台数、开机流量和排水总量作出精确判断和优化调整。
眼下,为确保今年汛期这些高精尖设备信号准确,修东西的人正在开展维护工程。记者在武定门泵站看到,修东西的人对2号机泵的接口线路进行了打磨除锈,“泵站内产生的腐蚀性气体极易对线路产生一定的影响,每年都需要不定时进行维修。”市水务局网络及信息系统维护项目部负责人闫先铜介绍。
一个蓝白相间的3米高杆上装着一个太阳能板,下端有一个摄像头,还有一根发射天线。“这究竟是什么?”不少路过玄武区洞庭路的市民看到这一设备总是心生疑惑。
“它叫积淹水深遥测采集设备仪,此处是南京主城易积淹水点之一,有没有积淹水、积水面积多大、水位多深,就靠它的实时监测来发挥效用。”闫先铜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维护人员对设备维护后进行人工积水试验,设备只要一接触到水就迅速显示出积水深度。“这个数据和现场摄像资料也是以每5分钟一次的采集频率上传至市水务局信息中心。”闫先铜说。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李宗超介绍,目前我市在洞庭路、南艺后街、广州路与宁海路交接路口等处共安装了50个积淹水深遥测采集设备仪,在汛期暴雨时,它们所采集的积水深度和现场照片为市、区暴雨情况下的精准调度提供了有力的辅助作用。
一个小时雨量究竟有多少?这是汛期必须重视的数据之一,目前我市共设置了495个雨量监测站。
记者在溧水区忠家塘水库现场采访时,闫先铜带着工作人员先后对水位监测仪和雨情监测器进行了相应维护。“我市的雨量计采分辨率是0.5毫升的翻斗式雨量计,维修雨量计过程中,需要确保雨量筒的清洁、雨量筒是否固定、校正仪是否水平、翻斗有无卡顿现象、翻斗数据是不是准确等。”闫先铜介绍。记者看到,翻斗式雨量计外观精致小巧,类似于一个小天秤,“当雨量达到0.5毫升时,翻斗就会翻一次,数据是每5分钟上传一次。”闫先铜说。
495个雨量监测站、487处水位监测站、50个易积淹水监测点……这么多的防汛监测设备的分布面广量大,对运维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第一时间发现故障,该怎么办?
李宗超介绍,我市专门开发了智能化精准巡检平台,对网络、设备、系统来进行全自动、全天候、全方面的检查,通过监测和逻辑判断方式,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自动生成需要检查的站点检查项目清单列表。巡检人员收到通知后,根据巡检APP的监测设施站点精准定位就可自动生成导航路线。到达地点后,巡检人员根据APP提供的巡检项,就可逐一进行全方位检查,达到精准维护和快速维护的目标。
“南京智慧化防汛工作已经经历了指挥与调度从无到有、从电话防汛到计算机防汛、从单机防汛到网络防汛等不同阶段。”李宗超介绍,2021年,我市再次进行了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升级,实现了防汛指挥工作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今年,我市又将防汛物资仓库位置、物资准备、抢险队伍驻扎地点等相关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并在主城区39台移动排涝泵车上安装了实时定位设备,防汛工作中一经发现险情,就可快速筛选出半径5—20公里范围内的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移动排涝泵车等,进行精准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