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官网下载app

可自主研发的非标试验设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盘点丨生态环境部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4-07-05作者: 行业新闻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职能作用,制定实施了《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并及时谋划推出新的接续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有力,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台账,涉及项目近1万个,已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惠企纾困帮扶效果持续显现,环境政策支持不断强化,改革提质增效举措加快落地。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预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试点城市,积极地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城市应根据真实的情况,结合重点任务,合理选择确定本地试点建设目标,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能力。

  刘志全: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一是深入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印发实施《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初步建成国家-省级层面信息平台。二是推进全方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全国已将352.5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逐渐完备排污许可制的“四梁八柱”;强化排污许可证质量监管;持续完善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体系。三是逐步优化环评管理,印发实施《关于逐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用好“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强化环评质量监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强调,要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请问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

  刘志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省、市两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经地方党委政府审议发布。实施2年多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参与宏观综合决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建制度、优管理、促应用、强基础四个方面着力,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体系、政策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数据共享与应用系统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机制更加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央视总台记者:请问刘志全司长,您曾在今年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将推进全方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请问这项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将作出怎样的安排?

  刘志全: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颁布实施《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发布了与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相关的161个技术规范,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突出排污许可核心制度建设,聚焦“一个核心”、突出“一条主线”、深化“四个创新”,继续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青年报记者: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是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请问生态环境部近年来围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志全: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一是指导地方严格准入把关。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二是实施清单化管理。将1.6万个“两高”项目列入清单管理,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优化建设方案,防范“未批先建”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三是规范审批尺度。正在分批修订相关行业环评审批原则,强化对相关企业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两高”项目清单化管理,继续加强对“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的指导,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华夏时报记者:环评造假影响十分恶劣,近几年来,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对环评弄虚作假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查处力度,但仍有人顶风作案。请问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监管措施,进一步管住环评造假问题?

  刘志全:近年来,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严”的基调,坚决惩处环评弄虚作假;坚持防微杜渐,按季度对环评人员从业不正常的情况开展预警,以环评文件智能复核查重及时有效地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常态化排查严打“挂靠”等行为;坚持着眼长远,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

  澎湃新闻记者: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已三年,请问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如何支持“双碳”目标?另外想请问,在支持各地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方面,目前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刘志全:生态环境部充分的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温室气体的源头防控作用,组织有关地方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一是总结形成一批典型案例。收集整理试点案例四十余个,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二是初步建立评价方法,探索技术路径。指导试点地区制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评技术指南10项;在试点地区结合行业特色,提出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参数和评价基准。三是落实减污降碳措施,推进碳减排。通过环评将减污降碳措施细化至生产设施和工艺层面;推进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试点。

  海报新闻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生态环境部常务会审议并通过《关于逐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化环评改革试点、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等,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请问在深化改革、守好底线方面,生态环境部有什么具体举措?

  刘志全:生态环境部近期印发了《关于逐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重点部署四方面任务:一是在制度衔接联动方面,要加强环评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二是在深化环评改革方面,采取“四个一批”改革举措;三是在加强监管方面,要求严守环境准入底线,针对性加强生态影响类项目环评管理,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在提升基层能力方面,部署开展环评审批权限梳理和承接效果评估,用好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加强技术评估机构能力建设。

  新华社记者: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前段时间,习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请问生态环境部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格外的重视黑土地保护相关工作。一是加强黑土地生态保护监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把黑土地生态破坏作为重点,查实并公开曝光一些地方违规占用黑土耕地、黑土地保护不力和治理不到位等明显问题。二是扎实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支持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省区开展土壤污染溯源、断源,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三是积极地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四省区选择典型县(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四是搭建黑土地高水平保护科研平台。生态环境部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联合建设“北大荒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验室”。

  南方日报记者:生态环境部在今年年初提到将加强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保障。请问在加强上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保障上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刘志全:生态环境部着力做好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评保障工作。一是从全国环评审批情况看,环评审批数量、涉及总投资额均明显增长。今年1-8月份,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二是从国家审批的重点项目看,交通、能源、水利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部审批重点项目环评20个,涉及总投资2600多亿元。下一步,生态环境部继续实施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推动生态环保措施创新,守牢生态环保底线。

  封面新闻记者: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会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能否介绍一下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环保部门在噪声环评方面所做的工作?

  刘志全:生态环境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发布、《“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为解决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提供了法治纲领和行动指南。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领域积极落实法律和行动计划要求,先后开展了以下工作:修订发布相关环评技术导则,严格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要求,推动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深化相关管理要求,充分的发挥环评源头预防噪声污染的作用,切实守护好群众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贯,推动新的声环境和机场工程环,评技术导则落地应用。二是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审批中,把好噪声污染防治关。三是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出台机场行业环评管理政策文件。四是加快出台《关于加强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