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我国科大微标准国家试验室怎么成为立异之林
发布时间: 2024-03-22作者: 行业新闻
本年9月13日,“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10名获奖者中,我国科大合肥微标准物质科学国家试验室(以下简称微标准试验室)占了两席:熊宇杰、陆向阳;在欧洲物理学会颁布的“菲涅尔奖”历史上,仅有2位我国科学家获奖,这两位获奖者潘建伟和陈宇翱是师生关系,他们相同来自于微标准试验室。
我国科大“微标准军团”在国内外科学技能立异范畴一再“亮剑”,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自2003年筹建以来,试验室效果10次当选我国十大科技展开;1项效果当选世界十大科技展开;1项效果荣获国家天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前该奖项已接连空缺3年;7项效果荣获国家天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代科学的展开特别是科学上的严重发现,常常触及不同学科间的彼此浸透。学科穿插的不断推进,不只会促进学科自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展开,还会大大推进科学前进,这是契合天然界客观规则的。
“微标准试验室从树立之初,就坚持学科穿插与交融,通过对相关要点试验室资源的优化整合,逐步构成了一个以多学科综合为特色、以国家严重战略需求和穿插前沿范畴为导向的新式试验室”,试验室副主任罗毅教授说,学科穿插在科大有杰出的传统。
侯建国院士和杨金龙教授早在1995年就开端协作,侯建国担任试验部分的精耕细作,杨金龙担任理论方面的深度发掘,他们在单分子科学范畴取得了世界抢先的系列立异效果。现在,这一传统被后来的年轻人不断传承和宏扬。
80后教授李震宇和曾杰早在学生时代就熟识。曾杰在从事纳米催化研讨的进程中,得到许多别致的试验效果无法简略解说,从事理论核算化学研讨的李震宇就通过第一性原理核算模仿等方法去一起探求其间的原子机理。
协作研讨的作用是彼此的:一方面,理论核算对了解催化机理、优化催化剂规划大有协助;另一方面,杂乱的纳米催化系统也为方法程序的展开供给了很好的渠道。在李震宇看来,这种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穿插稀松往常。“在微标准试验室,学科穿插是一种根本存在。”
罗毅介绍,微标准试验室的学科范畴触及物理、化学、资料、生物和信息五大一级学科,为完成学科之间的大跨度穿插奠定了根底。试验室在运转进程中,从资源配置和效果点评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穿插立异的方法和方法,通过十多年的展开,学科穿插在微标准表现出的生命力已得到充沛印证。
2012年4月,曾杰当选中组部“国家立异人才方案青年项目”,从美国回到母校我国科大。因自己的试验室还在装饰,他向微标准试验室副主任鲁非打了一份陈述,请求临时性科研用房。不到一周,问题处理了。
刚回国,“国家立异人才方案青年项目”经费还没划拨到位,曾杰正在树立的“费拖反响催化渠道”急需经费,他打了第二份陈述。第二天他就接到鲁非的电话,经费有了着落。
不久前的第三份陈述,是由于团队空间严重,很快曾杰又得到了答复。由于试验室面对搬家,困难暂时没有方法处理,可这仅仅时刻问题。
工作便是这么简略!但这不足以勾勒全貌。在微标准,相似的“绿色通道”很遍及。“平常不打扰,在教师们遇到困难时助上一臂之力”,罗毅说,“咱们要做的便是在他们完成愿望的土壤上继续供给营养”。
“不打扰”,曾杰感受颇深,两年多来,除了在三次陈述中扼要介绍了工作展开,没有一点人来对他进行查核,而他参与的由微标准试验室招集的会议只要两次。
“学术是个长时刻的进程。”罗毅说,“科学研讨有它内涵的规则,微标准没有严厉的查核目标,仅仅要求科研人员进行3—5年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其他问题在平常的沟通中就处理了。”不量化、不钢化,实施弹性查核,是对科学研讨的尊重。
微标准试验室地址的我国科大理化大楼,被师生们亲热地称为“十八层大楼”。在大楼门厅入口处的宣扬板上,天天都会替换几张国内外学者的讲座海报。沟通,在这里是一种常态。
“敞开的姿势”,罗毅特别强调,“这是科大的文明传统,而敞开的条件便是完成无阻止沟通,沟通也是一种营养注入”。无阻止沟通还体现在资源同享上,微标准试验室树立了五个公共渠道:理化试验中心、低温强场试验室、生物技能试验室、微纳加工渠道、印象中心,还有各个研讨部树立的小型试验渠道……这些,都是敞开同享的。
实施弹性查核,经费、用房“按需分配”……这种“乌托邦”式的办理模式,会不会滋长慵懒?“不会!这来源于一种文明自傲。科大人有一种不服输的精力。”罗毅直言,“这种自傲树立在科研人员的学术自觉和办理者的学术判别上”。
陈向军教授是科大“土著”(本硕博均结业于科大),也是微标准试验室最早的一批研讨人员。从学生时代,他就致力于电子磕碰谱学的试验和理论研讨。
电子磕碰谱学的研讨没有商品化的试验仪器,从1990年代到2012年,陈向军研讨组一向自己动手做仪器,现已做到了第四代“角分辩的分子轨迹成像谱仪”,使用自主研发的仪器,他们展开的“电子与原子分子磕碰的结构与动力学研讨”,渐渐的变成了该范畴世界闻名的研讨组之一。
2003年,陈向军研讨组测验把电子能谱技能与固体外表的扫描探针技能立异性地结合起来,研发“扫描探针电子能谱仪”。五年的尽力,“扫描探针电子能谱仪”做出来了。尔后,仪器通过屡次改善,2012年,陈向军研讨组又与罗毅协作,使用这台仪器,初次发现了非线性电子散射现象,这一效果宣布在《天然·物理》上。
“凭仗的是不服输的劲头,十年磨一剑是一种科研情绪。”陈向军说,“这得益于微标准宽松的科研环境。”“不服输”构成的是一种隐形竞赛气氛,而“学术自觉”和“无障碍沟通”构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竞赛态势。
如果说学术文明是隐形支撑,办理模式便是显形确保。微标准试验室在筹建之初就不断探究科研办理的新模式:实施教授委员会准则,以确保日常办理有章可循;完成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之间多通道、多时刻、多地址的灵敏沟通,以进步办理者的学术档次。这是学习欧美的优异经历,结合国内科研现状和校园的实在的状况,发生的“变革种类”。
罗毅以为,科研办理不能直接运用“拿来主义”,那样形成的结果往往是“不服水土”。“咱们要不断探究合适展开现状的科研办理模式,让立异麦苗长成参天大树,培养众木成林的土壤”。